
您當前的位置:茶葉學堂 |
鳳凰茶樹栽培簡史
日期:2010-11-16
瀏覽:12670
|
|
潮安縣鳳凰鎮是廣東省烏龍茶主產區之一。茶葉生產歷史悠久。據二十五史《宋史.本紀》載:南宋景炎二年(1278),宋帝南逃到潮州。民間盛傳宋帝路經鳳凰烏崠山,口渴難忍,侍從們從山上采下一種葉尖似鷦嘴的樹葉加以烹制,飲后既止渴又生津,故傳后人廣為栽種,并稱此樹為“宋種”或叫鷦嘴茶。起初人們將成熟的茶果取回,種植于房前屋后,以后逐漸種到山上。當時的茶園,種植方式沒有一定的株行距,都是滿天星單株種植,畝植幾十株,或與林木混種。茶園不加管理,不施肥、不噴藥、不修剪,任其自然生長,茶樹高度普遍在三、四米以上,有的高達七、八米,采茶時需登高凳或爬到樹采摘。在烏崠山至今仍可看到此種采摘方式,還存在不施肥、不噴藥、不修剪,任茶樹自然生長的習慣,F存的老叢茶樹也是無規則滿天星分布。
潮州鳳凰山的產茶歷史,據古代志書記載:
明朝嘉靖十四年(1535)戴景主修的《廣東通志》(初稿) 載:“茶……潮之出桑浦者佳!
明朝嘉靖二十六年(1547)潮州知府郭春震主修的《潮州府志》,在田賦志中載:饒平縣(鳳凰鎮1958年11月以前隸屬饒平縣管轄)每年須貢“葉茶一百五十斤三兩,芽茶一百八斤三兩!笨梢姰敃r種茶已有相當規模,并已屬明朝貢茶品目之一。